百科知識

當前位置: 首頁 > 百科知識

百科知識

如何計算遞延所得稅的金額?

2024-11-06 07:19:32 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

遞延所得稅是指企業(yè)在確認會計利潤時,由于稅法和會計準則的差異而產(chǎn)生的暫時性差異,導致當期所得稅支出和實際應繳納的所得稅金額不一致,需要計提遞延所得稅。

遞延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如下:
1. 計算暫時性差異:暫時性差異是指企業(yè)在確認會計利潤時,由于稅法和會計準則的差異而產(chǎn)生的差異。例如,企業(yè)在計算會計利潤時可以將固定資產(chǎn)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,而稅法規(guī)定可以按照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。這就會導致企業(yè)在計算會計利潤時與稅法的差異。
2. 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(chǎn):根據(jù)暫時性差異計算出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(chǎn)。如果暫時性差異導致當期所得稅支出低于實際應繳納的所得稅金額,就需要計提遞延所得稅負債;如果暫時性差異導致當期所得稅支出高于實際應繳納的所得稅金額,就需要計提遞延所得稅資產(chǎn)。

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(chǎn)的計算公式如下:

遞延所得稅負債 = 暫時性差異 × 稅率

遞延所得稅資產(chǎn) = 暫時性差異 × 稅率

其中,稅率是適用于暫時性差異的稅率,一般為當前適用的所得稅率。

上一篇:全面預算管理的概念、本質(zhì)及構成
下一篇:遞延所得稅負債是什么意思通俗理解

熱門文章